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近日,有市民在去錦苑小區時偶然發現,圍墻上裝了電子圍欄,它們位于大門上方二十厘米左右,由4根電線組成,綿延在居民住宅四周,上邊還掛著黃色的警示牌:“電子圍欄,禁止攀爬”。有市民表示擔憂:這東西會不會把人擊傷?拉電子圍欄的行為是否合法?
“小區安裝防盜電網,看起來像監獄”
近日,市民李小姐到邗江北路的錦苑小區找朋友,李小姐看見錦苑小區的圍墻上竟然有4根乳白色的電線,分布在鐵圍欄的上方,還掛著“電子圍欄,禁止攀爬”的黃色警示牌,看上去非常別扭。見到朋友后,李小姐開玩笑說,“我不是來找你玩的,我是來探監的。”
昨日,記者來到錦苑小區,發現錦苑小區的三期工程已經全部拉上了防盜電網。沿著邗江北路和翠崗西路,都可以看見綿延的白色電線,將錦苑小區包圍了起來。錦苑小區的一居民告訴記者,自從拉了防盜電網之后,心里是踏實了一些,但總感覺有些壓抑,感覺像住進了監獄一般。
保安親眼看見貓跳上電網被電死
在錦苑小區里面的一家“賢人水果店”,店主告訴記者,自從小區拉了電網之后,小區的盜竊事件確實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小區整個被電網包圍著,心里還是有點不舒服,況且這電網有多大電量,會不會對人造成傷害,都是個問題,他表示有點擔心。
錦苑小區執勤保安告訴記者,有一次,他親眼看見一只貓從小區的樹上往欄桿上跳,一聲慘叫之后就掉下來,他一看發現已經被電死了。至于這個電網對人是否也會造成傷害,這個保安說,自己也不太清楚,但電量不低,電擊不死人應該也能電擊暈。
4問電子圍欄
最低只有1.5米高,防盜電網安全嗎?
在邗江北路上,記者注意到電子圍欄由于裝在圍欄的上方,在一些低洼的地方,電子圍欄距地面很近,走一段下來記者發現,有些地方防盜電網離地面僅有1米5,10歲大的孩子稍微伸手就可以觸碰到。
昨日,記者來到錦苑小區的“中信富泰物業”,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防盜電網上面有明確的“禁止攀爬”字樣。
記者登錄電網生產廠家上海廣拓的官方網站,網頁上關于該系統的資料顯示,該廠所生產的電子圍欄系統脈沖電壓達6000-10000V,但是脈沖的重復頻率極低,每秒僅1次。其能量很小,不會傷人,僅給予入侵者較難受的警告。
但在調查中,許多人對“不會傷人”的表述持懷疑態度。錦苑小區的保安明確表示,錦苑小區所使用的電子圍欄雖不足以致人死亡但把人電暈還是沒問題的,要不然怎么可能輕易把貓電死?
到底是誰安裝的防盜電網?
物業人員告訴記者,小區的電網是開發商架設的配套設施,今年年初開始投入使用,具體情況物業方面也不太清楚。但物業工作人員表示,錦苑小區的開發商同樣是“中信富泰”,和“中信富泰物業”其實是一個公司、兩套系統。
隨即,記者電話聯系到防盜電網生產廠家“上海廣拓”,廠家人員告訴記者,錦苑小區的防盜電網項目全是由他們供貨,但是只提供安裝指導,防盜電網全是由開發商方面聯系工程隊安裝的。
小區有攝像頭,為什么還要安裝電網?
一般的小區都會有攝像頭,錦苑小區為什么還要拉防盜電網呢?錦苑小區保安告訴記者,小區的安保措施是比較嚴密。現在小區的公共場地已經實現了攝像監控范圍的全覆蓋。但即使安保措施再好也還會有盜竊發生,安裝防盜電網算是一個鞏固性措施。
他告訴記者,電子圍欄系統主要由集脈沖發射、報警于一體的控制器、電子圍欄兩大部分組成。如果有人企圖跨越圍欄,防盜電網便給予電擊,使之退縮離開,且不敢再次觸及。如果強行攀登,系統就會報警。即使如此,保安告訴記者,自從拉了防盜電網之后,盜竊事件也只是減少了,并沒有杜絕,還是會時有發生。
安裝防盜電網有沒有經過相關部門批準?
記者以一個開發商的身份,與上海廣拓的銷售人員取得聯系,問及架設防盜電網的申請批準事宜。該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記者所看到的“防盜電網”其實是“電子圍欄”,目前電子圍欄屬于電子產品,架設時根本不需要審批。
該銷售人員說,現在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經有了電子圍欄的架設標準,但揚州在這一領域還是空白。記者問及錦苑小區是不是也沒有經過批準時,該銷售人員明確表示沒有,即使想批準,也找不到部門。
是什么造就了模擬對于數字的壓制
據了解,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并非不希望樓宇對講產品向數字化的轉變。但是在樓宇對講設備由模擬向數字的轉變中,成本的控制仍然是轉換過程中的主要障礙。難道,樓宇對講系統的數字化技術就真的那么難以優化么?
其實,從成本的角度來說,可對講產品的數字化容量非常小。但是可視對講的離散程度卻是非常之高。與其他的數碼產品或者監控攝像機不同,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不同的用戶對于樓宇對講產品的需求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因此,這種需求的細分也造就了樓對對講需求下,很難形成大規模的同質化生產。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渴望通過實現大規模的生產來拉低樓宇對講設備的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數字化產品的問世也就不得不迫使廠商花費更高的成本來生產數量十分有限的技術成品。而面對這樣的賠本買賣,又有多少人會去愿意做呢?
成本之殤依然要靠技術?
上面的文章提到了,數字樓宇產品的舉步維艱,與其高昂的成本是分不開的。如今,在我們遇到高昂的成本時,基本上都會想到通過技術的改進來推動設備的成熟,最終使其歸于一個更加合理的價位。而對于樓宇對講產品來說,筆者覺得,亦可如此。
技術標準的完善
上面的文章提到了,正是由于應用領域的分散,應用特點的不一,從而使設備的技術特點具有更多的分散性,因而造成了生產的分散。
從這個現象的出現來看,不妨有過度順從市場的嫌疑。順應市場是我們需要的,但是過度順應市場就有可能對整個行業產生負面的效應。
因此,筆者認為,與其去在不同的需求中左顧右盼的徘徊。不如在行業中樹立一個更加明確的標準,指明相關設備所該擁有的需求,何種級別的設備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需求。在這樣的引導下,無論是生產還是應用,都將在一個大方向下進行,這樣無論對于廠商還是用戶,都會有著更加明確的生產與需求點,從而也更利于產品特性的優化與生產。
設備自身技術的進步
對于很多設備來說,成熟的技術往往意味著成本的降低,因此,不少產品也將生產中的成本控制寄托在了技術成熟度上。筆者認為,這也不妨是數字對講系統的發展出路。
前面提到,需求的減少使數字對講設備還不具備依靠大規模生產來均分巨額成本能力。因此在技術的研發中,成本的控制則只能依靠技術自身的調整來解決。對于相關的配件來說,除了苦苦加練"自身內功",提升核心設備的技術純熟度以外。提升相關設備的性能,應用領域,擴大設備的自身能力,同樣也是緩解對講產品產量少,難以實現批量生產的方式之一。
提升設備的兼容性
在設備的生產中,由于滿足需求性能的單一,從而導致了產品需求的限制。因此,擴大設備的使用方面,提升設備的兼容性也是增強設備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在原有的功能上,增強設備的使用功能,或者加強與周邊防盜產品,智能家居,甚至是其他服務設施的功能互通。對于提高整個系統的利用率都是十分有利的。尤其在當前數字技術整體處于上升階段的形勢下,增強與周邊產品的互動,無疑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其實,從弊端與需求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數字化樓宇系統的"孤陋寡聞",一定程度上是造成當前這類設備應用尷尬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強設備的應用能力,增強設備的覆蓋范圍,與兼容性,無疑也是"曲線救國"解決成本困境的主要手段。所以,借助數字技術這個先進的平臺基礎,增強樓宇對講系統的可用性,數字樓宇的時代還會很遠嗎?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