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我當時明明就是存的10萬日元,怎么就成1萬了?”曲女士日前向記者反映,去年在一家國有銀行濟大路支行存了10萬日元,今年6月份想取錢時,卻發現存折上打印的數字是1萬元。曲女士到該支行交涉,希望銀行能通過監控錄像協助其找回不翼而飛的9萬日元,不過該支行大堂經理、副行長,以及該行濟南分行的工作人員對監控錄像保存期的不同說法,讓本來就焦急萬分的曲女士更著急上火。
曲女士說,當時存的是10萬日元,存折上卻變成了1萬
【存折之謎】10萬日元變1萬?
“我女兒2000年開始在日本留學、工作,所以我平常接觸日元的機會不少。”家住舜玉小區的曲女士一見到記者就開始講述自己的遭遇。去年8月23日,她帶著10萬日元到上述支行,準備將錢存到自己的本外幣一本通上,由于是活期存折,存款時并不需要填寫相關資料,直接將錢、存折交給工作人員即可辦理。存好錢后,曲女士需要在銀行傳單(即銀行的記賬憑證)上簽名,“我當時挺著急,光看著逗號前面是10,以為是10萬,就簽名了,”曲女士說,這筆錢存上不久她就去了上海,直到今年5月份才回來。
據曲女士介紹,6月份時她想把10萬日元取出來兌換成人民幣,在該行新世界商城附近的一支行取款時,工作人員告訴她,去年8月份所存的日元并不是10萬,而是1萬,“我當時就蒙了,接著就到濟大路支行找當時給我辦業務的柜員。”曲女士告訴記者,從6月份到現在她一直往銀行跑,就是希望能找回自己的錢。
可是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事情還是沒有得到解決。8月30日,記者隨曲女士來到該支行,支行提供了當時曲女士辦理業務時的銀行傳單,上面的存款數額的確是1萬元,并且還帶有曲女士的簽名。既然如此,那曲女士究竟存了多少錢?“我當時拿的是10張1萬的錢,我從2000年開始接觸日元,不可能分不出1000元和1萬元來。存錢的時候我還大聲說了三遍10萬,就怕隔著玻璃柜臺里面的馮小姐聽不到。誰知還是出了差錯”。
此外,濟大路支行大堂經理李先生稱,當日該支行只辦理了曲女士這一筆日元存款業務,下午對賬時也沒有發現賬目不符。曲女士覺得錢在入庫前就已經出現了問題,馮小姐可能將錯就錯,只將銀行傳單上標注的1萬日元入了庫。不過,要想揭開這件事情的面紗,只能借助銀行的監控錄像。
【監控保存】一家銀行給出三種說法
“我就是希望銀行能調出監控錄像,這樣一切都解決了。”可是事情并不像曲女士想象的那么順利。李先生告訴她,銀行的監控錄像只能保存三個月,現在早就被覆蓋了。為此,曲女士特地去了該行位于濼源大街的濟南分行營業部,營業部大堂經理稱“監控保存三年都沒問題”。曲女士帶著這個答案又回到了濟大路支行,希望借此反駁李先生的說法。李先生當場致電該行技術人員,稱想要調取去年8月23日的監控錄像,不過,掛斷電話后,李先生表示,技術人員告知去年8月23日的監控錄像已經被覆蓋。
不過,據曲女士介紹,此前她有位朋友曾特地詢問過李先生,該支行監控錄像能保存多久,李先生給出的答案是一年。這與給曲女士的答復相差較大。隨后,記者與曲女士一起見到了該支行副行長施女士,施女士稱監控錄像保存時間多為半年。同一支行的監控錄像難道保存時間還不同?不只是曲女士,記者也納悶了。
為弄清楚銀行監控錄像保存時間,記者電話聯系了該行濟南分行,工作人員詢問安保部門后給記者的答復是一個月。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家銀行三個答案。那總行是不是能給個確切答案?記者又撥打了該行全國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監控錄像保存時間這一問題不屬于業務范疇,不能給記者解答。
記者查閱由公安部發布的,自2004年12月1日實施的《銀行營業場所風險等級和防護級別的規定》(GA38-2004),發現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安防系統記錄資料的保存期不應少于30天。記者致電山東銀監局國有銀行監管一處,詢問監控錄像最長時限問題,工作人員表示監管機構并沒有規定銀行監控錄像的最長保存時間。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監控錄像的保存時間依據上述《規定》,不得少于30天,而最長時間根據存儲硬盤的大小而定。
采訪中,市民王女士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覺得不少儲戶選擇三年期定存,銀行可以考慮采取其他方式,將監控錄像的保存時間延長至3年。
【客戶質疑】
找了兩個多月,柜員為何不見面?
曲女士當時辦理日元存款業務時,直接接觸的是柜員馮小姐,不過,自6月份曲女士到濟大路支行“找錢”以來,兩個多月都沒有與馮小姐正面接觸過。“我就想跟她當面說說,可是每次來,大堂經理都攔著,不讓我接近柜臺。”說到這里,曲女士的情緒很激動,她一直認為自己的錢出問題主要責任在于馮小姐,而銀行不讓馮小姐出面,有包庇嫌疑,更不利于解決問題。
“10萬日元也就相當于8000多元人民幣,馮小姐家是濟南的,家里不缺錢,并且自己一個月的獎金就能拿七八千,不會在乎你這點錢的。”聽到曲女士懷疑自己的同事,李先生不愿意了。此前,曲女士與李先生商定好8月30日與馮小姐見面,一起再回想一下當時的場景,希望能找出問題所在。
不過,記者與曲女士在約定的時間到達時,馮小姐并不在。李先生稱,馮小姐要考駕照,因此一大早就向行長請假后離開了,當天他并沒有見到馮小姐。不過,副行長施女士給記者的理由是馮小姐家里有事。當記者表示馮小姐一大早就曾到支行請過假時,施女士隨即稱自己早上有事,到支行的時間有些晚了,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要是心里沒鬼,為什么我來了這么多次都不見我?”曲女士多次向記者表達自己的疑惑,明明是很簡單的事情,只要雙方都講實話,把問題徹底弄清楚就可以了。為何銀行如此庇護馮小姐,不讓其與自己見面?8月30日,曲女士再一次提出要與馮小姐見面,施女士當即與馮小姐電話約定好9月3日與曲女士見面。
【柜員答復】
按流程工作,不可能出錯
3日下午,記者與曲女士再次來到該支行,在支行行長周先生的介紹下,見到了馮小姐。對于記者一行的來意,馮小姐很清楚,開口即道:“我是按照操作流程工作,您給我1萬元,我就存1萬元,不會錯。”對于當天的場景,馮小姐稱自己每天接待的客戶很多,不可能記得當時曲女士存錢時的情況。
曲女士隨后說出了自己的猜想錢在入庫前已經出了問題,希望馮小姐“講實話”。馮小姐聽到這句話情緒有些激動,當即表示曲女士沒有證據證明其想法的真實性,如果曲女士這樣說,她可以誹謗罪起訴曲女士。
沒有監控錄像就無法解開現在的死結,在場的周先生表示,對于此事,銀行方面也很糾結,他希望曲女士可以尋找一位技術專家,最好能將已經被覆蓋的監控錄像還原,同時銀行方面也將爭取上級部門的協助。
曲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這件事情已經進入一個死局,只是單純與銀行對話無法解決問題,下一步她考慮采取法律手段。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