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如何讓智能交通誘導系統成功幫助行駛中的車輛了解路面信息,在突發情況面前能夠做出及時預警和判斷,成為北京市交通委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屆時,物聯網技術的大規模部署也將成為技術領域的又一應用實例。
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是北京市加強社會管理工作的重要創新。2004年,東城區實施了萬米單元網格管理辦法。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在東城、朝陽、順義開展以網格化為重點的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西城、海淀、密云等區縣也結合實際積極開展試點工作。2012年,北京市不少城區的“萬米單元網格”開始全面升級,其中,東城區城市管理中心變成了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從區、街道一直到社區和網格,建立了四級管理體系。
在推進全市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過程中,各區縣制訂出網格化體系建設的總體方案,完成劃分網格、明確網格功能、搭建工作平臺、確定工作力量等項工作任務,構建起全市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框架。
管理升級
在網格化管理的進程中,東城區的做法很值得借鑒,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東城區被劃分為589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網格管理員、網格助理員、網格警員、網格督導員、網格黨支部書記、網格司法工作者、網格消防員等7名管理人員。這樣的模式被稱為東城區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
據了解,東城區是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綜治委確定的35個全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之一。網格化管理借助信息技術,改變了現有的社區管理模式,降低了群眾上訪數量,更加有效地防止了群體事件的發生,因而不僅被中央政法委等部門所贊賞,更引起了很多城市極大的學習興趣。
東城是北京市最核心的城區,轄區內有故宮、天安門、北京市政府、各大中央部委等重要場所,相較于中國任何其他城區,可以稱得上是維穩壓力最大的一個,也一直是北京市城市管理的要害所在。在全區589個網格中,每個網格配備了7類人員,包括網格管理員、網格警員、網格助理員、網格督導員、網格支部書記、網格司法人員、網格消防人員,7種力量按照職責分工承擔網格內了解社情民意、維護治安秩序、環境監督整治、排查化解矛盾、落實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和服務群眾等職責,同時開展好流動人口、社會組織等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此外,通州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將區內每個社區、村都劃分成2至8個網格,年底前逐步實現對全區的無縫隙、精細化管理,公安、城管、工商、市政市容、消防、衛生、文化等多個部門工作將逐一整合到網格中。
記者了解到,按照部署,通州網格劃分以社區、行政村為基本單元,充分考慮轄區自然條件,本著方便群眾、易于管理的原則,以道路、街巷及其他易于辨認識別的標識為邊界進行劃分,將社區、村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社區、村劃分成2至8個網格,公共區域也要劃入相應網格,實現無縫銜接和全面覆蓋。這些網格將覆蓋通州全區,全區網格總量控制在2500個以內,為保持完整,空間設施不跨網格,所有網格將無縫對接、任務相當。各部門將在完成網格劃分的基礎上,繪制轄區網格地形圖,以便對接信息地理系統。同時,通州區將建立三級平臺、四級服務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即在區、街鎮、社區三個層面搭建信息平臺,在區、街鎮、社區、網格四個層面開展服務,形成一網多綱若干格的立體工作架構。
并逐步將公安、城管、工商、市政市容、消防、司法、衛生、文化、社會保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工作充實、整合到網格中,推動信息共享、工作協同,實現社會服務管理的政策集成、資源集聚、力量集合。
維穩效應
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朝陽區的全模式社會服務管理已經啟動,全模式社會服務管理系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流程再造、業務集成與合作治理方式建立的數字化、精細化、高效化和系統化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是朝陽區在多年數字化城市管理基礎上技術提升和業務擴展的產物,是提升朝陽區社會服務管理水平、創新社會服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和載體。
朝陽區在社會服務管理專業化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建立獨立的監督機制,對各類數據實行實時的量化統計、量化分析,實現空間管理的網格化。該系統的突出特點是通過政府與社區、單位、市民的合作,政府與院校、企業的合作,政府與其他國內國際機構的合作,實現責任主體的多元化,從根本上克服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形成了全體社區居民和全體社區單位共同參與為基礎的,政府主導、社會各方合作治理的新型管理模式。目前包括十個模塊,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綜治維穩、安全生產、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經濟動態、法律司法和黨建工作,十個模塊,總共3452個細類。
系統分析網格化管理方式可以看到,維穩成為網格北京管理方式下的一個重要目標。從這一角度來說,軌道交通作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面對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立交橋地區積水嚴重,許多車輛浸泡在水中無法行駛的情況,交通領域的維穩需求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雖然沒有明確將其列入到網格管理的范圍內,但其對維穩的需求與網格北京的維穩效應相吻合,同時也成為城市管理中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工程。
如何讓智能交通誘導系統成功幫助行駛中的車輛了解路面信息,在突發情況面前能夠做出及時預警和判斷,成為北京市交通委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屆時,物聯網技術的大規模部署也將成為技術領域的又一應用實例。
北京市交通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樹森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中,一是要盡快完成對既有積水點監測設備和數據傳輸鏈路的檢測,確保既有數據傳輸準確、穩定。二是要立即組織相關力量,研究在城市下凹式立交橋安裝積水監測設備,并開發綜合分析平臺的工作方案,并以最快速度拿出初步的工作方案。三是要盡快對積水監測系統進行必要的改進,并率先選定試點區域進行積水監測系統以及交通誘導顯示系統安裝,以便該系統的全部投入使用。四是在京港澳高速選擇深槽路段進行積水監測系統以及交通誘導顯示系統試點安裝,并盡快投入使用。五是加快進行城市道路調頭閥的改造建設,并加快投入使用。支持配合市公安交管局、市首發集團做好城市道路施工工作。同時,按特事特辦的原則,加快推進安裝積滯水監測系統及交通誘導顯示系統。
這樣的做法不僅鞏固了維穩管理的需求,同時還能增強網格化管理中對應急管理、社會服務等模塊的效應。在這樣不斷強化的綜合治理下,北京市的城市管理進程將以更安全、更穩健的形式平穩發展。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