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 alarm association 愛建網">
一年一度的2012年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于近日舉行。作為全球頂級消費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展,今年雖未展出革命性創新產品,卻全面展示了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領域的最新潮流,比如智能互聯,提前將人們帶到舒適便捷的未來世界。
在所有展館中,安裝各種電子電器物聯網設備的“E房屋”尤為惹眼。在這里,不論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是普通電腦,均可作為遙控裝置,對家中電視、空調、燈光、暖氣、電動百葉窗、攝像頭、音響、洗衣機等發出指令。
“E房屋”還配有太陽能電池和小型風車,為家中電器供電。一旦電力出現富余,房屋主人可選擇賣掉部分電力或將其儲存在一塊大型電池中。由于一天中的電價會出現浮動,人們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對洗衣機發出指令,當電價降至較低水平時,洗衣機才開始運轉。車庫中,電動汽車旁配有充電裝置,電力來源當然也可是家中的“自發電”……
智能,改變、豐富著人們的生活,也讓一座城市的運轉變得更加智慧和高效。這,是人們心向往之的期盼,更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選。
以前,有人曾這樣幻想過:若能在工作單位或其他地方,通過手機或電腦,就可以指揮或操縱家里的一切事情,那該有多好!比如,監控家里是否有小偷光顧……
如今,這一幻想已變成了現實,這就是所謂的“智能家庭”。
若一座城市“智能”了、“智慧”了,那么,專家所稱的“城市病”也就有治了譬如,膨脹過快的城市人口、擁擠不堪的交通、污染嚴重的環境、消耗過度的資源、頻繁發生的安全隱患……
這就是時下最熱門的“智慧城市”概念。據了解,我國目前已有200多個智慧城市項目提出和正在實施過程中,有上百個地區提出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一些省、市將“智慧城市”作為“十二五”時期加快經濟發展和經濟發展轉型的戰略導向和重要抓手,80%以上的城市將物聯網列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導產業。
現在,“智慧城市”雖然仍處在探索階段,但是“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出臺,將促進“智慧城市”(鎮)建設熱潮的到來,也將促進中國城市現代化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轉型進程。
“智慧城市”呈現生活美景
“智慧城市”,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先進的城市經營服務理念融合起來,通過對城市的地理、資源、環境、經濟等數字網絡化管理,為其提供更便捷、高效、靈活的公共管理服務模式。
通俗而言,“智慧城市”是一種更為智慧的方法,通過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社區或公司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及響應速度;通過城市空間信息基礎設施與城市空間設施等的結合,使得政府、社區或企業、城市居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身處“智慧城市”,市民的生活又是什么樣子?
上海世博會上,有些展館向人們展現了這樣一幅美景:生病了,通過遠程醫療系統,就可以接受“私人保健醫生”的診療。
想與遠方的親朋交流,就可以通過家中互動的大屏幕,通過視頻聊天,還可以辦理其他事務。
用電高峰時,智能系統會通知主人關閉臥室臺燈、調高空調溫度,并讓其因節能得到少許獎勵。
上班了,智能交通系統會幫助人們選擇最佳出行路線……
曾經,有人這樣想像過,不用自己親自下廚,也不用別人代勞,回家就能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
在上海世博會國家電網館,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只要打開電腦,輕點鼠標,一組指令信息就會自動傳回家中。
于是,電飯煲開始煮飯,熱水器開始燒水……只等主人回家。據稱,這樣的生活方式,有望在2020年成為現實。
到那時,人們不但可以遠程遙控家用電器,而且還能在家中利用太陽能自己發電,讓這些“綠電”輸入電網,獲取報酬。
上汽通用汽車館,是一個多層立體的交通體系,采用無污染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和駕駛體系,零排放、零交通事故,無交通堵塞,即便是視覺障礙者,也可自如駕駛。到了2030年,這些都有望實現。
對于那些無法正常上學的孩子來說,有一種系統可以讓他們和在校同學一樣,接受到最新的課堂教育。老師上課時的相關信息通過信號傳到“計算中心”,通過教委平臺,供其他學校學生在家、圖書館或其他地方實時學習,也可以在課后觀看課堂錄像,完成學習任務。區內學校資源、名師資源真正實現平衡,因此成為可能。
據資料稱,在擁有700萬人口的香港,超過1900萬張采用射頻識別技術智能卡在市面上流通,而接納這種卡的服務供應商則超過2000家。
人們可以把這種智能卡當做“門禁卡”進出公寓,也可用來乘車、購物,甚至在進出口岸時使用,既簡化了審查手續,節省了出入境時間,又減少了政府部門的人力投入。
今后,香港還計劃將智能卡應用到醫療和教育等方面,比如用作電子病歷記錄和學校電子證書等。
現代生活需要“智慧城市”
當今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資源日益短缺的問題也日益凸顯,而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都是城市成長過程中難以解決的煩惱。
有資料稱,我國13億人口中,城市人口約占50%。我國進城務工農民達2.42億。其中,根據規劃,到2020年,北京總人口規模要控制在1800萬人。但截至2009年底,北京的實際常住人口總數就已超過197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46萬人。
廣州,人口容量逼近臨界點;深圳,人口承載力達到極限,按照常住人口計算,每平方公里人口數已經達到4412人,遠高于北京、上海和廣州。
有專家稱,一個和諧城市,是具有特定的人口數量空間規模、經濟強度、社會成熟度、人居適宜度、文明認知度,以及環境的緩沖能力、生態的自凈能力、創新推進能力的綜合表達。
因此,一個和諧城市包含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也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就是說,人類必須要走向綠色世界。
可是,在20世紀的100年當中,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濃度從280PPM,增加到現在的將近390PPM。也就是說,每一年平均增加一個PPM,這樣濃度的增加,將使得地球不堪重負,也使得人類生產和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當前,城市人口占全世界總人口大約一半,但是城市消耗全球總能源的81%,全體城市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
另外一個統計,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每天需要的東西和排出的東西大概情況是:需要食物6000噸,需要能源大約是5萬噸標準煤,需要水資源10萬噸,同時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廢水和污染物。
怎么辦?面對如此不堪的現實,我們必須走“智慧城市”之路。
從歷史與現實看,“智慧城市”也是應對城市不斷增長、資源日益短缺的內在需求。
過去100多年,全球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進程:1900年,全球僅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當時百萬級人口的城市僅有12個;20世紀中葉,全球30%人口居住在城市,百萬級人口城市數量增至83個;到2008年,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現在,百萬級人口城市已超過400個,其中20個都市圈人口超過1000萬。
全球城市還將繼續快速擴張。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毫無疑問,城市“智能”任重而道遠。
未來的“智慧城市”就是一臺巨型智能電腦,它能按照規定程序自動幫我們“思考”怎樣讓都市生活便捷、高效、和諧。
目前,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發生重大變革,信息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將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并正在引發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也就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發展。
“智慧城市”可謂“錢”景廣闊
有資料稱,全球每年有價值15萬億美元的資源被浪費,大約50%的食物、35%的水資源、25%的電力,由于輸送系統等因素從未送達到消費者那里。
此外,還有一個數據,不論是發達還是發展中的城市,交通堵塞會耗費掉國內生產總值的1%到3%。目前,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因此,建設“智慧城市”不僅是世界各國的發展目標,而且更是中國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新模式。
有經濟學家稱,“智慧城市”就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據預測,未來幾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超過80%,到2015年,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模將達7500億元至1萬億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所占的份額有望達到15%以上。
還有專家稱,“智慧城市”就是一個體系的變革,將充分發揮產業輻射作用,帶動整個經濟的轉型。
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百萬人口以上“智慧城市”的建成,在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實施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將增加城市發展紅利2.5倍到3倍。這就意味著,“智慧城市”可促進實現4倍左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且引領未來世界城市發展方向。
更重要的是,“智慧城市”的建成,還有利于傳統制造業升級,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有利于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升級。
由此可見,如何盡快建立健全和諧的新型城市運行模式,實現城市服務功能的最大化,已成為現在的一個世界性的迫切課題。而這一切的實現,都要仰賴于“智慧城市”的建立。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1934號